活动目标:
1. 基本了解陌生人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
2. 学会分辨陌生人的行为是否安全。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与陌生人接触。
活动准备:
1. 一些关于陌生人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2. 小朋友熟悉的玩具和物品若干。
3. 故事书《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老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故事中一个小朋友在公园玩耍时遇到一个陌生人,陌生人以各种理由邀请小朋友跟他走。小朋友因为害怕拒绝了陌生人,并及时告诉了家长。
2. 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小朋友思考为什么小朋友没有跟陌生人走,以及这样做的重要性。
二、情景模拟
1. 老师扮演陌生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试图接近小朋友,比如假装迷路、说有好玩的东西等,观察小朋友的反应。
2. 引导小朋友讨论在这些情景下应该怎么做,强调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随他们离开。
三、图片分析
1. 展示一些关于陌生人场景的图片,让小朋友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况。
2. 和小朋友一起分析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四、角色扮演游戏
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小朋友分别扮演小朋友、家长和陌生人。
2. 模拟不同的情景,如在商场走失、路上遇到陌生人等,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应对方法。
五、总结提升
1. 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不要轻易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
2. 鼓励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安全,遇到问题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活动延伸:
1. 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复习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
2. 绘制一幅关于“不跟陌生人走”的图画,加深印象。
通过这次活动,希望小朋友能够初步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在面对陌生人时保持警惕,确保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