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名称:《爱心手语》
二、适用年龄:幼儿园大班(5-6岁)
三、活动目标:
1. 认识并了解手语的基本含义,知道手语是聋哑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2. 激发幼儿关爱他人、尊重不同群体的情感。
3. 学习简单的手语表达,如“谢谢”、“你好”、“我爱你”等。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1. 手语教学视频或图片资料。
2. 手语卡片若干。
3. 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
4. 小礼物或贴纸作为奖励。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有没有见过听不到声音的人?他们怎么和别人交流呢?”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兴趣。
2.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聋哑人的生活短片或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手语的作用。教师简单讲解手语是聋哑人与他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手语学习(15分钟)
- 教师展示手语卡片,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几个常用的手语动作,如“你好”、“谢谢”、“我爱你”等。
- 鼓励幼儿模仿练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 通过游戏形式巩固记忆,如“我做你猜”、“手语接龙”等。
4. 情感升华(1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学会了手语,可以帮助哪些人?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引导幼儿表达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同理心。
5. 实践体验(10分钟)
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用手语进行简单对话,体验聋哑人的交流方式。教师在旁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手语的重要性以及关爱他人的意义。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六、延伸活动建议:
1. 在班级设立“爱心手语角”,张贴手语图片,供幼儿随时学习和复习。
2. 组织一次“爱心手语小使者”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学习和传播手语知识。
3. 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学到的手语,增强亲子互动。
七、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手语表达,还增强了对特殊群体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促进其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八、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避免幼儿因模仿不当动作而受伤。
2. 教师应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引导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九、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手语,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进一步深化幼儿对社会多样性的认识,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