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次语文课上,我执教了《小小的船》这篇课文。这是一首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诗歌,通过描写孩子眼中的月亮与星空,展现了孩子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纯真的梦想。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提问方式,而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夜空的短片。这段视频以柔和的音乐为背景,搭配着闪烁的星星和弯弯的月亮画面,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看到这些画面时的感受,有的说像一艘小船,有的觉得像一把镰刀,还有的联想到童话故事里的场景。这样的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接着,在朗读环节,我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之后,我播放了专业播音员朗诵的音频,让学生模仿其中的语气和节奏。这种对比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感。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将诗句拆分成词组卡片,让学生按照顺序拼接成完整的句子,既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又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即“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等形象比喻,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为什么作者把月亮比作小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孩子认为是因为月亮形状像小船,有的则觉得是由于它漂浮在空中,就像船航行在水面上一样。这样的开放性问题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让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最后,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布置了一项手工制作任务:用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月亮或星星图案,并粘贴到画纸上,再配上一句描述夜晚景色的小诗。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不少学生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化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总体而言,《小小的船》的教学过程让我认识到,语文教学应当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既要关注文本内涵的理解,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