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及整首诗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知识解读诗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珍惜友情、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赠刘景文》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此诗时的心境变化,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需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但不限于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事先阅读课文并查找有关苏轼的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视频短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展现出来的自然景象,并思考这些景象可能引发人们怎样的情绪反应。然后提问:“你们有没有收到过别人送来的礼物?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式来表达你对朋友的祝福,你会怎么做?”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学习宋代大文豪苏轼写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全诗,注意节奏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熟悉的生僻字词;
3. 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4. 集体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
(三)精读解析
1. 解释题目含义:“赠”表示赠送,“刘景文”是收信人姓名;
2. 分析诗句意思:
- “荷尽已无擎雨盖”,描绘了荷花凋谢后只剩下枯茎直立于水面之上的情景;
- “菊残犹有傲霜枝”,刻画了菊花虽已衰败但仍保持着顽强生命力的形象;
- “一年好景君须记”,提醒对方不要忘记这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 “最是橙黄橘绿时”,强调此时正是收获季节,寓意着希望与喜悦;
3. 探讨作者写作意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4.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分享自己对于这首诗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谈谈自己曾经收到过的特别礼物或表达过什么样的感激之情;
2. 引导创作:组织学生模仿《赠刘景文》的形式为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写一首小诗;
3. 总结回顾: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多积累经典诗词,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并背诵《赠刘景文》;
2. 查找更多关于苏轼的作品,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
3.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