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已的已什么意思】“死而后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肩负重任,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努力的精神。
在“死而后已”中,“已”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停止、完毕”。整句话的意思是:直到死亡才停止自己的使命或责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尽职尽责、坚持不懈、至死方休的精神。
一、
“死而后已”的“已”字,意为“停止”。整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对责任和使命的坚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精神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古代常用于赞美有志之士的坚韧与忠诚。
二、词语解析表格
| 成语 | 死而后已 |
| 出处 | 《论语·泰伯》 |
| “已”的意思 | 停止、完毕 |
| 整体含义 | 直到死亡才停止(使命/责任) |
| 使用场景 | 赞美人的责任感、奉献精神 |
| 近义词 | 至死不渝、鞠躬尽瘁 |
| 反义词 | 半途而废、虎头蛇尾 |
三、延伸理解
“死而后已”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信念的体现。它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面对责任时不轻易放弃。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各行各业中,许多人都以“死而后已”的态度去追求理想、完成任务。
当然,现代人也更注重平衡生活与工作,强调可持续发展,但“死而后已”的精神依然是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就往往来自于长期的努力与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