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蓄的意思】“兼收并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吸收不同事物时,能够广泛接纳、包容并加以保存。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排斥任何有价值的内容,而是将其整合、融合,形成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体系或文化结构。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兼收并蓄 | jiān shōu bìng xù | 指广泛地吸收和保存各种不同的事物或观点,不偏废、不排斥。 |
二、词语来源与出处
“兼收并蓄”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兼收并蓄”,但其精神与该成语高度契合。
后来,“兼收并蓄”逐渐成为形容文化、思想、学术等领域的一种重要理念,强调兼容并包、博采众长。
三、词语用法与语境
- 用于文化领域:如“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正是因为历代学者‘兼收并蓄’,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精华。”
- 用于教育领域:如“教师应鼓励学生‘兼收并蓄’,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 用于个人修养:如“一个人若能‘兼收并蓄’,便能在复杂世界中保持理性与包容。”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包容并蓄、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
反义词 | 削足适履、排他主义、闭门造车 |
五、总结
“兼收并蓄”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它倡导在面对多元信息、多样文化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吸收、整合,从而实现自我提升与全面发展。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理念尤为重要,有助于我们避免偏见、拓展认知边界,构建更加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