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勇退的意思】“急流勇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士之居世,遇时则显,失时则隐。急流勇退,君子之道也。”原意是指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勇敢地退下来,比喻在形势有利或危险来临前,主动退出,避免陷入困境。后来引申为在事业顺利时,不恋权位、适时抽身,是一种智慧和远见的表现。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急流勇退 |
拼音 | jí liú yǒng tuì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在急流中勇敢退下,比喻遇到危险或不利情况时及时撤退 |
引申义 | 在事业或权力巅峰时主动退出,体现智慧与远见 |
二、用法与适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职场 | 有人在升职加薪后选择辞职,追求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
政治 | 官员在任期结束或政治风向变化时主动退隐 |
商业 | 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到顶峰后选择退出市场,寻求新机会 |
人生哲学 | 表达一种知进知退、顺势而为的人生态度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知难而退、见好就收、激流勇进(注意:虽字面相似,但意义不同) |
反义词 | 固执己见、贪得无厌、不知进退 |
四、经典例子
1.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功成身退,隐居五湖,被后人称为“急流勇退”的典范。
2. 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功成不居,归隐山林,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结局。
3. 现代人物:一些企业家在企业上市后选择退出管理层,专注于投资或其他领域。
五、总结
“急流勇退”不仅是一种行为选择,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判断、适时退让,避免因贪图一时之利而陷入更大的风险。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懂得进退有度、深谋远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