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一句源自《论语》的经典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种行为的极度不满和愤怒。这句话出自《论语·八佾》,原意是说:“如果连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它强调了对某些越界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的强烈反对。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是可忍 | 这种事是可以容忍的 |
孰不可忍 | 哪一种事情是不能容忍的? |
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连这种小事都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大事是不能容忍的呢?表达了说话者对某种行为的极度不满,认为其已经触及底线。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论语·八佾》
- 原文:子曰:“人而无礼,焉用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背景:孔子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在祭祀时僭越使用天子才能使用的礼乐,认为这是对礼制的严重破坏,因此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叹。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是可忍,孰不可忍”常用于:
- 批评某人的行为过分,已经触碰底线;
- 表达对某种不公或不合理现象的强烈不满;
- 在辩论或文章中加强语气,强调某种行为不可接受。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误用情况 | 正确理解 |
用于轻微的抱怨 | 应用于严重的不公或越界行为 |
用于日常琐事 | 成语有较强情绪色彩,不宜随意使用 |
没有上下文支持 | 需结合具体情境,否则易引起误解 |
五、总结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表达,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它强调的是对礼仪、道德、秩序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运用,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对某种行为的强烈不满,认为其不可容忍 |
出处 | 《论语·八佾》 |
现代用法 | 批评、表达不满、强调底线 |
使用注意 | 不宜用于小事,需结合语境 |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了解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字面意思,也更深入地理解了它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