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幅千里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尺幅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绘画或文学作品中通过有限的篇幅表达出广阔的内容或深远的意境。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精妙构思,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小见大”的哲学思想。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尺幅 | 指极小的面积或篇幅,如一尺长的画幅 |
千里 | 形容极为广阔的范围或深远的意境 |
尺幅千里 | 指在很小的篇幅中展现出广阔的景象或深远的意蕴 |
二、成语来源
“尺幅千里”最早源于古代绘画艺术,强调画家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无限的意境。其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理念,尤其是宋代文人对“意境”的追求。
历史出处:
- 《历代名画记》:唐代张彦远在书中提到:“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测,而尽人物之性情。故能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这与“尺幅千里”的精神高度契合。
- 宋代文人画理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强调绘画应注重神韵而非形似,这也为“尺幅千里”的艺术表现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成语用法
“尺幅千里”常用于以下语境:
- 描述一幅画作虽小,但意境深远;
- 赞扬一篇文章或诗歌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 强调艺术创作中“以少胜多”的美学原则。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尺幅千里”的关系 |
以小见大 | 从小处看出大道理 | 与“尺幅千里”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内容的丰富性 |
言简意赅 | 语言简洁,意义深刻 | 与“尺幅千里”在表达方式上相似 |
高山流水 | 比喻知音或音乐之美 | 虽不直接相关,但同样体现艺术的深邃意境 |
五、总结
“尺幅千里”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赞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大道至简”的哲理。无论是绘画、书法还是文学,都能看到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追求。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历史资料与文化常识撰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尺幅千里”的含义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