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是成语吗】“殷鉴不远”这个词语,常被用于警示人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那么,“殷鉴不远”是否是一个成语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一、
“殷鉴不远”出自《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更准确的出处应为《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后来演化为“殷鉴不远”,意思是“殷朝的教训并不遥远”,比喻前人的失败经验就在眼前,应当引以为戒。
从语言结构上看,“殷鉴不远”由四个字组成,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符合成语的基本特征。然而,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如“引以为戒”、“前车之鉴”等常见,使用频率较低。
因此,“殷鉴不远”可以视为一个成语,但属于较为生僻或文言色彩较浓的表达。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是否成语 | 是(属文言成语) |
来源 | 出自《尚书·召诰》,后演化为“殷鉴不远” |
字面意思 | 殷朝的教训并不遥远,指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 |
引申意义 | 告诫人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
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文学、历史类文本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正式、书面语境,较少口语使用 |
是否常用 | 不是常用成语,属于较生僻的表达 |
三、结语
“殷鉴不远”虽然不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成语,但它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借鉴。
如果你对其他成语感兴趣,也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内容,我们将持续为你带来深入浅出的语言知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