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朽木不可雕”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是:“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腐烂的木头一样无法雕刻,像粪土砌成的墙一样无法粉刷,对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
这句话在后世被广泛引用,用来形容一个人资质低下、不可造就,或者行为不端、难以教化。但也有学者指出,孔子并非完全否定宰予,而是对他不思进取、懒惰怠慢的行为表示失望。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朽木 | 腐烂的木头 | 《论语·公冶长》 | 比喻无用之人或不可救药的事物 |
不可雕 | 无法雕刻 | 《论语·公冶长》 | 形容人无法教育、不可造就 |
也是什么意思 | 表示对句子含义的疑问 | 现代语言中常用 | 用于提问或探讨某句话的意义 |
二、历史背景
“朽木不可雕”最初是孔子对弟子宰予白天睡觉的批评。宰予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但他常常懒惰,不勤奋学习,甚至在白天睡觉,这让孔子非常不满。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像朽木一样毫无价值,那么即使再努力雕刻也无法改变其本质;同样,如果一个人品德败坏,就像粪土砌成的墙一样,无论怎么粉刷都无法掩盖其污秽。
三、现代意义
1. 字面意思:指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比喻人没有可塑性。
2. 引申意义:
- 对人的评价:形容一个人性格顽固、不思进取,难以改变。
- 对事物的判断:形容某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或无法改善。
3. 哲学内涵: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儒家思想中对德行和修养的重视。
四、常见误用
错误用法 | 正确理解 | 原因 |
把“朽木不可雕”当作贬义词使用 | 实际上是孔子对弟子的一种批评 | 强调人要有自省和进步意识 |
误解为“所有人都不可教” | 其实只是针对特定对象 | 孔子并非否定所有人,而是针对宰予的特殊情况 |
用于指责他人 | 应该用于自我反思 | 过度使用会显得缺乏同理心 |
五、总结
“朽木不可雕”原本是孔子对弟子宰予懒惰行为的批评,后来演变为一种带有警示意味的成语。它提醒人们要不断自省、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虽然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人不可教,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强调人的潜力和成长的可能性。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原意 | 批评宰予懒惰,认为他如朽木般不可雕 |
引申义 | 形容人不可教、难有作为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警示 |
哲学意义 | 强调自我提升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朽木不可雕”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批评,更是对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