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死不活词语解释】“半死不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于一种极度虚弱、没有生气的状态,既不像完全死亡那样彻底,又不像正常状态那样有活力。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人精神萎靡、身体虚弱,或者事物发展停滞、缺乏生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半死不活 |
拼音 | bàn sǐ bù huó |
词性 | 形容词 |
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处于虚弱、无生气的状态,接近死亡但尚未完全消亡;也可形容事物发展缓慢、停滞不前。 |
出处 | 该词为现代口语常用语,常见于日常表达中,无明确古代文献出处。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或事物的发展状况,带有贬义或中性色彩。 |
近义词 | 垂死挣扎、奄奄一息、气息奄奄 |
反义词 | 生龙活虎、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形容人
- 他这几天总是昏昏沉沉,整个人像是半死不活一样。
- 老张病重住院,家人看着他半死不活的样子,心里非常着急。
2. 形容事物
- 这个项目已经半死不活了,再拖下去恐怕就要黄了。
- 公司的业务长期没有进展,简直像半死不活一样。
三、注意事项
- “半死不活”语气较为沉重,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给人带来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 在正式写作中,可考虑使用更委婉的表达方式,如“状态不佳”、“进展缓慢”等。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半死不活”虽然通俗易懂,但在使用时仍需根据语境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