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长物在王恭从会稽还的意思】“身无长物在王恭从会稽还”是一句出自《世说新语》的典故,用来形容一个人清贫、没有多余的财物。这句话源于东晋时期名士王恭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中对清廉与简朴生活的推崇。
一、原文背景总结
据《世说新语·德行》记载:
>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王忱)问曰:“卿何以空手来?”答曰:“我亦无长物。”遂出所著葛布单衣与之,又云:“吾有此衣。”于是王大笑曰:“非但能不言,直能不言其无也。”
这段话讲的是王恭从会稽回来,有人问他为何空手而归,他回答说“我没有多余的东西”。后来他又拿出一件葛布单衣,说这是自己唯一的一件衣服。王大听了之后笑着说:“你不仅不说自己没有东西,还能不说自己没有东西。”
这则故事表面上看是王恭的谦逊和清廉,实际上也体现出一种“隐而不露”的智慧,以及士人之间互相理解、体谅的风度。
二、关键词解释
词语 | 解释 |
身无长物 | 指身上没有多余的财物,形容生活清贫或节俭。 |
王恭 | 东晋时期的名士,以清廉、简朴著称。 |
会稽 | 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为王恭的故乡。 |
长物 | 多余的物品、财物。 |
不言其无 | 不直接说出自己没有东西,表现出含蓄与谦逊。 |
三、寓意与启示
1. 清廉自守:王恭的“身无长物”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不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态度。
2. 谦逊有礼:面对别人的询问,他没有炫耀或抱怨,而是坦然接受自己的处境。
3. 含蓄表达:王大称赞他“非但能不言,直能不言其无”,说明真正的修养在于不张扬、不显露。
四、现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身无长物”虽然不再指物质上的匮乏,但它依然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简单与纯粹。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富有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是否能够守住本心、不被欲望所左右。
五、总结
“身无长物在王恭从会稽还”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清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它;不言其无,是一种更高的修养与境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