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赏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是对红军长征历史的生动记录,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
一、
《七律·长征》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胜利喜悦。诗中通过“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句,将自然界的壮丽与红军的英勇形象巧妙结合,表现出红军战士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坚韧不拔。最后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则表达了胜利后的喜悦与自豪。
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成为后人学习和传颂的经典之作。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七律·长征 |
作者 | 毛泽东 |
创作时间 | 1935年 |
体裁 | 七言律诗 |
主题 | 长征历程、革命精神、胜利喜悦 |
艺术特色 | 精炼语言、意象丰富、对比强烈、情感饱满 |
代表诗句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历史背景 | 红军长征途中,面对自然和敌人的双重挑战 |
文化意义 | 革命精神的象征,激励后人奋发图强 |
三、结语
《七律·长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思想上,这首诗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