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句怎么翻译啊?】一、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是古代经典中极具哲理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和义举,那么在国家由强盛转向衰弱的过程中,进攻与防守的形势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句话强调了“仁义”在治国中的重要性。当统治者忽视道德教化、不关心百姓疾苦时,国家的根基就会动摇,原本处于主动地位的国家也可能被逼入被动,甚至走向灭亡。
因此,这句话不仅是对秦朝迅速灭亡的总结,也蕴含着深刻的治国思想,提醒后人重视德治与民本。
二、翻译与解析表格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仁义不施 | 不施行仁政和义举 | “仁”指关爱百姓,“义”指公正合理,合起来即为道德治理。若不施行,则失去民心。 |
攻守之势异也 | 进攻与防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 当国家由盛转衰时,原本可以主动出击的局势会变为被动防守,甚至面临危机。 |
三、延伸理解
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
- 治国需要德治:仅有武力或权术是不够的,必须以仁义为基础。
- 形势变化无常:国家强弱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失去民心,即使强大也会迅速衰败。
- 历史教训深刻:秦朝虽然强大,但因暴政而亡,正是“仁义不施”的典型例子。
四、结语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虽短短八字,却道出了治国的根本之道。它不仅是古代政治家的警醒之言,也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重视道德建设,方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