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字词知识点完整归纳】《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属于散文中的经典名篇。文章以游赤壁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本文从字词角度出发,对《赤壁赋》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系统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一、通假字
| 序号 | 词语 | 本字 | 释义 | 出处 |
| 1 | “属” | “嘱” | 嘱咐、叮嘱 | “举酒属客” |
| 2 | “缪” | “谬” | 愚昧、错误 | “山川相缪” |
二、古今异义词
| 序号 |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出处 |
| 1 | “美人” | 有才德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 美貌女子 | “望美人兮天一方” |
| 2 | “江” | 长江 | 泛指河流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3 | “白露” | 白色的露水 | 二十四节气之一 | “白露横江” |
三、一词多义
| 词语 | 义项 | 例句 | 解释 |
| 之 | 的 | “惟江上之清风” | 结构助词,的 |
| 之 | 它,它们 | “耳得之而为声” | 代词,它 |
| 之 | 往、到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动词,去、往 |
| 乎 | 于、在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介词,相当于“于” |
| 乎 | 吗、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疑问语气词 |
| 而 | 并且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连词,表并列 |
| 而 | 但是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连词,表转折 |
| 于 | 在 | “寄蜉蝣于天地” | 介词,表示处所 |
| 于 | 比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介词,表示比较 |
四、词类活用
| 词语 | 类别 | 例句 | 释义 |
| 东 | 名词作动词 | “顺流而东也” | 向东行进 |
| 西 | 名词作动词 | “西望夏口” | 向西看 |
| 侣 | 名词作动词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以……为伴侣 |
| 友 | 名词作动词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以……为朋友 |
| 美人 | 名词作动词 | “望美人兮天一方” | 思念、向往 |
五、特殊句式
| 句式类型 | 例句 | 说明 |
| 判断句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非……者乎”是判断句结构 |
| 省略句 | “举酒属客” | 省略主语“我” |
| 宾语前置 | “何为其然也” | “何为”是“为何”的倒装 |
| 状语后置 | “寄蜉蝣于天地” | “于天地”是介词短语后置 |
六、常见虚词用法
| 虚词 | 用法 | 例句 | 释义 |
| 之 | 结构助词 | “哀吾生之须臾” | 的 |
| 之 | 代词 | “取之无禁” | 它,指自然 |
| 于 | 介词 | “寄蜉蝣于天地” | 在 |
| 于 | 介词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被 |
| 乎 | 疑问语气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吗 |
| 乎 | 介词 | “不知东方之既白” | 于、在 |
七、重点实词解释
| 词语 | 释义 | 出处 |
| 适 | 往、到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
| 逝 | 流逝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 寂 | 寂静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悲 | 悲伤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乐 | 快乐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八、文化常识补充
- 赤壁:历史上有多处赤壁,此处指的是湖北黄州的赤壁矶,是苏轼被贬期间游览之地。
- 赋:古代一种文体,讲究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常用于抒情言志。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通过以上字词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赤壁赋》的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学习古文不仅需要积累词汇,更要结合语境、修辞和历史背景,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